谁在搞垮B站
最近,当各大平台和商家都在备战双十一的时候,B站也低调加入战场,在直播分区正式上线了购物专区。该区的直播间会全量放开购物“小黄车”功能,UP主也会添加相关链接。
此举被视作B站在直播带货领域的开荒、商业化征程中的又一次尝试。
当然,这次的商业化尝试也延续了B站一贯“谨小慎微”的作风,对带货主播的激励政策完全比不上天猫、京东、抖音等大玩家。B站的UP主们表现得也是畏手畏脚,怕带货量没起来不说,反而败坏了自己的粉丝缘,得不偿失。
所以资本市场对B站进军直播电商一事也是反响平淡,对股价的刺激远不如陈睿直管游戏业务。B站仍然在建立可靠盈利模式的道路上挣扎前行。
对商业化预期的悲观直观地反映在了股价上。同2018年登陆纳斯达克时相比,现在的B站股价已经比发行价还低22.6%,从最高点计算蒸发市值超3000多亿。今年更是被曝大裁员来“降本增效”,涉及游戏、海外业务、OGV等多个部门。
此情此景,不禁让人想问一声,万千宠爱的“小破站”何以至此?
如果B站能回答的话,恐怕也也不太敢回答——为什么自己那些年纪轻轻就品位奇高、不好伺候的用户群体,明明有消费能力,愿意在盲盒AJ洛丽塔上大手大脚,但就是不愿意接受B站每一次的商业化尝试?
1、转型瓶颈,让资本冷眼
资本不再相信“中国历史最富有的年轻消费群体”的神话。
2、白嫖心态,损伤商业价值
不希望B站商业化转型的忠实用户,本质上是一群白嫖党。
3、UP主用爱发电,长久不了
虽然提升B站和UP主盈利能力的方法有很多,但想成功却并不容易。
4、写在最后
也许从小就用惯了“免费内容”的年轻人们还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白嫖行为对内容社区的伤害会有多大。
在同属泛内容领域的动漫和游戏领域,年轻人们一直在吐槽中国没有精品。而市场上的那些精品内容制作商,却一直面临着在商场上打不过粗制劣造的窘境。画面精美、细节考究、剧情有深度、玩法不是简单氪金的ACG产品,很可能因为受众有限、收费较高而得不到有效推广,最后入不敷出草草收场。
那些被上一代年轻人热烈追捧,奉为精神家园的天涯社区、豆瓣们的命运也是类似,他们都活成了B站的前车之鉴。
在商业上,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,本身都有其存在的意义。但在最近几年,真正实现经营成功的,更多是抖音快手、拼多多、古茗、蜜雪冰城们,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。
对于以二次元家园为起点的B站来说,平台的核心用户显然无法接受太过“庸俗”的内容,因此天然难以走下沉路线。“既要又要”总是最困难的,B站仍然有时间和机会去继续探索可靠的盈利模式,但已经入局的资本显然是等不起,那么就只能祝福B站可以在一波资本的耐心耗尽之后,找到另一波资本来支持自己。
而对于追求优质内容的年轻人来说,如果A站B站C站都倒闭了,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。到时候再高呼“没人愿意做好内容”时,恐怕已经为时晚了。